岛主TALK | 叶健强:跑街50年拍摄老广州 爱来海珠挖“宝”
“真正有气质的照片必须经历时间的打磨。”叶健强,有人称他为“跑街强”,在近半世纪的光阴里,用“鬼眼“拍摄下广州数十年之变,在海珠桥边拍摄下《大姐大打“大哥大”》、在滨江西路捕捉到《蚊帐捞鱼》……有不少经典之作都摄于海珠区。时过境迁,反复回看这些照片,不得不被照片中散发出来的“气质”所吸引,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那些历史性的瞬间永恒但又鲜活,能感受到照片中人物生活的真实感、颗粒感,能感受到自己与这座城市发展的脉络相连。本期《岛主TALK》G仔带大家深入了解叶健强的跑街故事,他曾在海珠拍过哪些照片?一起看看。
人物简介
叶健强,高级记者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、广州市海珠区文联副主席、羊城晚报《叶健强跑街》摄影专栏作者、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会长、广东省首届“十大摄影家”。2018年获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。
1971年,叶健强从附中毕业、分配到广州新闻图片社后就走上了摄影这条路。刚开始走上这条路时对一切都很陌生,但接触后却觉得很亲切,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,熟悉广州文化、街坊生活和市井文化,更能看到广州这座城市中的“特殊”。
海珠,广州城市发展长河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,说起这里,叶健强感到十分熟悉,“我跟‘海珠街坊’已经相识几十年了,海珠是我第二个家。”1980年,叶健强任职羊城晚报摄影记者后,他开始跑线海珠区。
摩托车是叶健强的 " 挚爱 ",是他跑街的 " 长腿 " 陈秋明/摄
80年代的海珠区,正值工业发展热潮,工业大道一带工厂遍地开花,而在叶健强眼中,他看到的并不只是大量的工厂,海珠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,他嗅到了。
叶健强摄影生涯“出道”的第一幅作品《毛主席游珠江》、荣获2018年中国摄影金像奖的《大姐大打“大哥大”》《长辫入袋》、记录滨江西路曾经的“花尾渡”《旧阵时游弋在广州珠江的“花尾渡”》……这些广为人知且极具历史价值的照片都与海珠有着深厚的关联。
《大姐大打“大哥大”》这张街拍照片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,曾刊于1987年羊城晚报头版,成为广州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,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。
《长辫入袋》拍摄于1995年。回忆当年跑街场景,骑着摩托车跑街的叶健强,在海珠桥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长辫子姑娘,为了长发不被绞进车轮里,她把乌黑的辫子塞进了裤兜,叶健强一路跟着姑娘,从海珠桥追到江南大道,终于拍到了这张经典照片。
《旧阵时游弋在广州珠江的“花尾渡”》 ,1978年摄于滨江西路,珠江上曾经的“花尾渡”,已于上世纪80年代消失。
叶健强依然能清晰记起每一张照片拍摄时发生的故事,他偶然的抓拍,也不经意留下了人物的个性与自然,留下了时代的记忆。
“低调”“务实”是叶健强对海珠街坊的印象,“当我走进海珠街头巷尾,街坊的面孔很朴实、很熟悉,早上打招呼‘饮咗茶未啊’,晚上‘食咗饭未啊’,这是街坊文化的体现。”而在叶健强的摄影作品中,确实出现了不少海珠街坊的身影。
像海珠区的南华西街,有着很浓厚的广州风土人情氛围,这些人文历史需要用心去挖掘,这些“宝”我虽然挖了一点,但我还是挖得不够多、不够深入。
”
▲《绝版天窗》 在海珠区后乐新街发现一扇现代都市几近绝迹的老屋天窗!叶健强发现它时,主人正在仰头拉开天窗,刹那间,一束强烈的秋阳夺窗而入,让古韵的老屋灵动而阳光。(2006年摄于广州洪德路)
▲《过年街坊包油角、炸煎堆》 (2010年摄于海珠区小洲村)
" 鬼眼跑街 "是著名雕塑艺术家潘鹤给叶健强题的字。
➤
何为“鬼眼”?
在叶健强看来,摄影该有三只眼,第一只是镜头,第二只是肉眼,而第三只最为重要,即用锐利的眼睛、敏感的眼睛、思想的眼睛和哲学的眼睛去观察事物,这才是“鬼眼”。
上世纪90年代,叶健强端着相机在广州水浸街现场拍摄 陈秋明/摄
➤
何为“跑街”?
对于跑街近半个世纪的叶健强来说,他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,“跑街就是拿着相机,一路行走、一路想、一路观察、一路拍,不是什么都要拍,而是要拍一些有价值、有人文特色、有情感、有广州特点的照片。”几十年后,这些照片虽然是一张张碎片,但连在一起就是广州城市的风景线,更重要的是,它记录了广州街坊生活的酸甜苦辣。
摄于2007年的《蚊帐捞鱼》这一张照片,是叶健强跑街意外的收获,他的原意本是拍摄在滨江西路珠江边游泳的人,但在行走的过程中,意外发现有个市民拖着蚊帐在捞鱼,“这么有意思的画面,你不可以视而不见。”叶健强认为,跑街摄影过程中,眼睛要全程观察,才会有别样的收获。
▲《蚊帐捞鱼》(2007年摄于广州滨江西路)
2018年,叶健强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,他将广府故事带到了中国摄影界最高的舞台上。正如颁奖词所言,“叶健强用自己的精神和热忱,记录着广州这座历史名城的百态风情,他的作品如同一锅老火靓汤,平和醇厚有味有根,定格悠长岁月里的感人瞬间”。
2019年4月30日,叶健强跑街照片博物馆正式在海珠区小洲艺术区揭牌,2022年1月8日,迭代升级的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,"鬼眼跑街 "这几个题字也出现在博物馆里。
这是广州第一家私人照片博物馆,展出了叶健强“跑街”几十年所得,记载了广州近几十年的历史、广州人的身边事,叶健强对此十分淡然,“我只是将广州人的东西还给广州人,让更多人知道城市的变化、时代的更改”。
从黑白胶卷到彩色胶卷到数码年代,叶健强拍下了超过十万张照片,“在这堆照片中,真正有价值的有几千张。”在他看来,50年拍几千张,速度算是慢一点。
2013年,叶健强到了退休的年龄,但他选择“退而不休”,坚持跑街。
近些年,叶健强的照片里也出现了许多新广州的元素,如他过往的摄影作品记录行进中的广州一样,他的摄影理念和手法也跟随时代步伐“正在进行中”。
2021年11月拍摄了海心桥,起名为《新广州中轴线“羊城步步高”》,2022年7月,在黄埔大道立交桥拍摄下《都市“元宇宙”》这一张具有科技感、未来感的照片,“广州的城市面貌在不断更新,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社会,不要一直停留在拍以前的建筑上。”叶健强还建议年轻人多去抓时代的光点、动点。
《都市“元宇宙”》 (2022年摄于黄埔大道立交桥)
随着科技的发展,现今人人可凭一部手机扫街拍照,再经过精细计算的美图APP覆上一层浓重的滤镜,发布到社交平台上。但在叶健强几十年的摄影生涯里,他只走一条路——纪实摄影路线,真实地记录着社会真实的发展状态,在他看来,一张照片“穿戴”过多首饰,流于表面,那并不能算是一张真正有气质的照片。
“任何的语言形式都离不开生活的发现、生活的感悟,真正有气质的照片要经过几十年时间的打磨。”
G仔手记
采访当天见到叶健强,上身还是那件在荧幕上常见的橙色Polo衫,下身是黑色的运动裤、运动鞋,看扮相和广州街头的阿叔阿公无异,交流起来,却金句频出,像是一位熟读生活、接地气的“哲学家”,再有深意的话语,也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,这或许就如同他的作品“气质”本身,处处尽显人间烟火气。